电话:15765702298
回收靶向药: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药品流转
在癌症治疗费用高昂的当下,回收靶向药的现象逐渐进入公众视野。这些被回收的靶向药,大多来自患者剩余或闲置的药品,通过各种渠道流转到其他患者手中,形成了一条隐秘的交易链条。回收靶向药,看似是资源再利用、减轻患者负担的方式,实则暗藏诸多风险,值得我们深入审视。
回收靶向药的存在,有着复杂的现实背景。一方面,靶向药价格昂贵,动辄每月数万元的费用让许多普通家庭难以承受,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因经济压力中断用药,或在病情变化、去世后留下未用完的药品,为回收提供了来源。另一方面,一些患者急需靶向药却无力承担正版药的费用,便将目光投向价格更低的回,催生了回收市场的需求。在社交媒体、病友群、线下药店周边,时常能看到 “高价回收靶向药”“转让闲置靶向药” 的信息,交易双方绕过正规渠道,以私下交易的方式完成药品流转。
然而,回收靶向药的交易过程充满风险。首先是药品质量无法保证。靶向药对储存条件要求极高,需要特定的温度、湿度环境,运输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药效。回收的靶向药经过多次转手,储存和运输环节往往缺乏规范,很可能已经变质失效,患者服用后不仅无法控制病情,还可能延误治疗时机。其次,药品来源真实性存疑。部分回收的靶向药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,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包装、篡改生产日期等方式,将过期药、劣质药混入其中,骗取患者财。此外,靶向药属于药,其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检测结果、病情进展等因素精准匹配,而通过回收渠道获得药品的患者,往往缺乏专业医生的指导,盲目用药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。
从法律和监管层面来看,回收靶向药的行为大多处于违法边缘。我国《药品管理法》明确规定,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从事药品经营活动的,属于违法行为,将面临法律。回收靶向药并进行转卖的个人或机构,无论是否以营利为目的,都涉嫌违法。同时,这种私下交易也脱离了药品监管部门的掌控,一旦出现问题,患者难以维权,维权成本极高。
尽管回收靶向药的初衷可能包含减轻患者负担的善意,但这种不规范的流转方式并非解决问题的正道。要从根本上减少回收靶向药的现象,需要多方面的努力。应进一步扩大医保覆盖范围,将更多靶向药纳入医保目录,通过谈判降价、集中采购等方式降低药品价格,让患者能够通过正规渠道用得起药。同时,要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监管,严厉打击非法回收、销售靶向药的行为,切断非法交易链条。此外,还可探索建立正规的药品捐赠和回收机制,由医疗机构、公益组织等专业机构主导,对符合条件的剩余药品进行评估、、储存和再分配,既保证药品安全,又实现资源合理利用。
回收靶向药的现象,折射出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困境与无奈。解决这一问题,不能依赖灰色交易,而应通过完善医保政策、降低药品价格、加强医疗保障等正规途径,让靶向药真正成为患者可及的 “救命药”。只有从根源上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,才能让回收靶向药失去生存的土壤。回收靶向药,终究需要被纳入规范的轨道,让药品流转既合规,又能真正惠及患者。
-
2025-08-01 11:49:20专业回收靶向药,助力医疗资源优化
-
2025-07-31 10:50:13全国回收靶向药:亟待规范的药品流转困局
-
2025-07-26 10:48:40回收靶向药: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药品流转
-
2025-07-19 10:46:03新特药:医药领域的创新力量与健康希望